當兒童出現這幾種跡象,代表可能需要矯正牙齒: 

  1. 牙齒反咬 
  2. 牙齒錯咬,通常是小朋友只用一邊牙齒咀嚼食物,導致下巴明顯歪向一邊 
  3. 恆牙位移,當換牙時期牙齒沒有在正確的位置長,就會發生位移 
  4. 齒列擁擠 
  5. 暴牙,通常是門牙、虎牙 
  6. 上下顎骨差距過大 
  7. 吞嚥、發音出現問題 
兒童矯正
(一)乳牙階段(6歲前) 
6歲以前牙齒正在處於換牙階段,乳牙會掉落長出恆牙,但目前齒列尚未定型,所以不用太擔心牙齒不整齊的情況。在這個階段可以教導小孩如何清潔牙齒,保持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,並注意小孩有沒有吸手指、用嘴巴呼吸等壞習慣。 
 
(二)黃金矯正期(6 – 12歲左右) 
6歲後兒童會開始進入換牙期,這時原本的牙齒會開始掉落並長出新的恆牙,這時剛好是進行牙齒矯正的黃金期。在孩子換牙的時候可以注意有沒有開始齒列不正、上下顎骨差距過大的問題,或是原本的乳牙來不及掉落,導致擠壓到恆牙長出的位置,導致齒列擁擠。儘早尋求牙醫師的協助,也可以儘早開始矯正。6-8歲兒童可先諮詢肌功能矯正,8-12歲則可諮詢隱形矯正,相較傳統矯正,隱形矯正較舒適也較不會刮傷口腔,可提升兒童對於矯正的配合度。 
 
(三)恆牙齒列期(12 – 18歲)
12歲後的孩童已差不多換牙完畢,可以把握顎骨、面部軟組織等部位的最後生長期,這時的矯正雖然不像黃金期的快速,但還是可以透過矯正改善牙齒不整齊的情況,並輔助面部骨頭的生長。

兒童矯正常見牙套有哪些呢?

(一)傳統牙套/約6~10萬新台幣 
平時常看到的金屬牙套、舌側矯正器等都是常見的兒童傳統矯正牙套,最大的特徵是使用金屬、不銹鋼等矯正器,在牙齒前側固定,並使用鐵絲、橡皮筋慢慢讓牙齒回復到正確的位置。 
 
(二)隱形牙套/約6~15萬新台幣
隱形牙套是許多年輕人想矯正牙齒的第一選擇,最大的特色是可以根據每個人的牙齒情況,以及用電腦預測出牙齒未來的位置走向,來訂製專屬於自己的隱形牙套。因為是使用透明材質,因此不像隱形牙套一樣會有美觀上的疑慮,是十分熱門的選擇。 
 
(三)肌功能矯正/約3~5萬新台幣
肌功能矯正包含矯正器與肌功能訓練軟體,其中矯正器較常見的產品為MRC,全名為Myobrace,是國外引進的「功能性矯正器」,原理是透過矯正肌肉與咬合的位置,引導牙齒生長的寬度與空間。MRC只有客製化的S、M、L三個尺寸可以使用,主要是晚上睡覺時配戴,白天只需要有1~2小時的時間配戴即可。 

兒童矯正後的注意事項

1.準時回診
兒童的牙齒生長、移動的速度很快,可以定期讓孩子與家長陪同一起回診,並配合醫生的治療建議,達到最好的矯正效果。 
 
2.預防蛀牙
孩子清潔牙齒的能力比較不好,但戴上牙套後一定要使用牙線、牙間刷等工具清潔牙齒,家長須特別注意孩子清潔牙齒的方式是否正確,以免導致蛀牙。 
 
3.教導孩童正確觀念
有些孩子可能會拒絕使用牙套,或是牙套的使用不正確以及偷懶不戴,家長須良性與孩童溝通戴牙套的好處以及正確使用方式,並以柔性勸導以免孩童對佩戴牙套產生更大的抗拒感,影響矯正的時長與效果。